
2003年9月20日,夏堃堡于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门牌前。
记者手记
最骄傲在北京奥运
2019年初夏,我们在夏堃堡的家中拜访了这位见证了新中国环境外交事业起步与发展的重要人物,虽然已经读过他的自传,但是听他亲口讲述自己的环境外交生涯,看着他摩挲着自己从非洲带回来的心爱木雕,无数鲜活且鲜为人知的历史得以重温。
比如,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夏堃堡参加了这次会议的整个筹备过程,却少有提起参加环发大会筹备会议的艰辛:“除全体会议以外,大会还有各种各样的磋商小组、文件起草组、地区组等的会议,中国代表团10多人分别参加不同小组的会议。由于各国在谈判中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谈判往往非常艰苦,经常持续到深夜,有时通宵达旦,第二天休息一两个小时就要回到会场参加会议。”
2003年9月19日,夏堃堡成为联合国环境署首任驻华代表,成为联合国驻华机构代表中的第一个中国人。夏堃堡对记者说,在这个岗位上做的特别使他感到骄傲的一件事,是为推动“绿色奥运”的实施所做的工作。但到北京奥运会开幕时,夏堃堡已经退休。他回忆说:“环境署的这个报告被散发到世界各国,打消了许多运动员和其他奥运会参加者对奥运期间北京环境质量的疑虑,为奥运会的巨大成功做出了贡献。”
夏堃堡从小喜爱文学,梦想成为作家。2004年退休后,他笔耕不辍,相继出版了《环境外交官手记》《环境外交官纪事》《绿色的行程—联合国环境署履职日志》三部纪实文学作品和散文集《绿色之旅三十年》。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于2018年6月26日批准夏堃堡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作家梦终于得圆。
夏堃堡所著《绿色的行程》。
夏堃堡所著《绿色之旅三十年》。
“他为国家环保局的国际合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是一名优秀的环境外交官,也是环保战线上一名出色的工作者。”国家环保局首任局长、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我国环保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曲格平曾如是说。
前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评价他是“破冰船、最好的大使,是联合国环境署与中国之间最好的纽带”。 他,就是国家环保局国际合作司首任司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任驻华代表、我国环境外交事业启动者之一的夏堃堡。
前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健曾通过秘书写信给夏堃堡说:“我和堃堡同志有幸参与了中国环保事业这一进程的启动,也是历史缘分,无怨无悔。”夏堃堡对记者说:“宋健的话使我感动。我主要参与了中国环境外交事业的启动,他说得对,因为环境外交是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夏初,在北京家中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夏堃堡向我们讲述了他有幸参与中国环境外交事业起步在内的诸多人生经历,并动情总结道:“我一生的命运完全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幸遇“引路人”“曲格平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我环境外交生涯的引路人”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会议。斯德哥尔摩大会是国际环境外交史上第一个重大事件,会议产生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斯德哥尔摩宣言》)和《斯德哥尔摩行动计划》两个文件。
中国政府派出了以化工部副部长唐克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后来成为国家环境保护局首任局长的曲格平是代表团中一名重要成员。
斯德哥尔摩大会对全球的环境保护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全球环境机构的建立——当年召开的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管全球环境保护工作,并决定将联合国环境署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会后,我国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环办),并作为当时我国环保工作主管部门。此后,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机构、环境监测站和环境科学研究机构。
1979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副局长芭芭拉·勃伦姆女士应环化所所长刘静宜教授的邀请率团访华,夏堃堡负责翻译和接待。时任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曲格平在北京与芭芭拉·勃伦姆举行了会谈,并陪同她访问上海等地,夏堃堡全程陪同并担任翻译。
这是夏堃堡与曲格平的第一次接触。夏堃堡出色的工作,让曲格平对其青睐有加。以后凡是有重要的外事活动或出国访问,曲格平都要请他担任翻译。
1985年1月,曲格平局长将夏堃堡调入新组建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对于这位在新中国环保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夏堃堡评价道:“曲格平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也是我国环境外交事业的先行者,是我环境外交生涯的引路人。”
此后10年,是中国环保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国际环境合作和环境外交迅速发展的时期。夏堃堡是这一时期国家环保局外事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他先后担任外事办公室主任、国际合作司司长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
为筹备联合国环发大会,国际上成立了联合国环发大会筹备委员会,国内成立了中国参加环发大会筹备小组。夏堃堡和外交部陈健、国家科委邓楠等一起,成为中国筹备小组的主要成员。该小组负责我国参加环发大会对案的起草和其他筹备工作。
夏堃堡代表国家环保局积极参加了该小组的活动,为我国参加环发大会的筹备做出了积极贡献。夏堃堡作为中国代表团团员,参加了所有四次联合国环发大会筹备委员会的会议。按照中国政府批准的与会对案,他和中国代表团其他成员一道,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为保护全球环境所需要的新的和额外的资金以及发达国家要向发展中国家以优惠和减让性条件提供技术等原则。
2003年9月19日,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成立。
1997年6月,夏堃堡于肯尼亚那库鲁湖。联合国环境署总部便设立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幸为中外纽带先任中国常驻环境署副代表,后当环境署驻华代表
1996年9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任命书,委任夏堃堡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夏堃堡于当年10月6日抵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任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是联合国系统环境领域的主要机构,其任务是组织和促进各国在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环境署理事会是环境署的决策机构,由环境署成员国组成。自197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成员。
环境署另一个理事机构是由各国常驻代表和副代表组成的环境署常驻代表委员会。该委员会在理事会休会期间行使职能,负责审议理事会通过的决议的执行情况,准备决议草案提交下一届理事会审议。
1997年8月,在常驻代表委员会第69次会议上,夏堃堡当选委员会副主席。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当选这一职位。
夏堃堡在担任副代表期间,为促进环境署和中国的合作,做了大量工作。他协调和组织了数个环境署和中国的合作项目,“长江流域洪水成灾因素综合治理”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1999年9月,经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推荐并经过考核,夏堃堡被联合国环境署录用,出任环境署环境应急协调员。这是环境署新设立的一个职位,是环境署负责此项工作的最高级别官员,而夏堃堡是担任此职的第一人。
1998年5月,夏堃堡与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1990年夏,夏堃堡(右二)陪同宋健(右一)进行外事活动。
幸逢绿色奥运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国际奥委会历史上首次认可的独立环境评估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联合国环境署充分认识到她在全球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到其本国人民的福利,而且对全球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加强环境署和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我们决定在中国建立这个代表处。”2003年9月1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在北京亮马河南路二号联合国驻华机构内揭牌成立,这是联合国环境署在世界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代表处。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克劳斯·特普费尔在在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成立仪式上如是说。
特普费尔在仪式上任命夏堃堡为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夏堃堡不仅是联合国环境署首任驻华代表,也是联合国驻华机构代表中的第一个中国人。
担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期间,夏堃堡起草了中英两种文字的《北京奥组委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谅解备忘录》,代表环境署和北京奥组会进行了协商和谈判,并和环境署总部负责此项工作的官员进行沟通,推动双方就协议草案达成了一致。2005年,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和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在北京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此后,一系列“绿色奥运”活动在此《备忘录》框架下开展。
200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环境审查报告》。这是国际奥委会历史上首次认可的一项对奥运会所作的独立环境评估。这份报告对北京在筹备2008奥运会期间所作的环境保护工作,包括改善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和场馆建设中贯彻绿色奥运的理念等方面,作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