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要知行合一 - 绿色 - 人民新闻网—主流舆论融合平台
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000023038485@qq.com

生态文明建设关键要知行合一

2018-01-08 11:06: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贯彻十九大精神,庐山万杉寺、庐山庆云文化社和黄河科技学院于1月6日至7日共同举办以“生态文明·和合共济”为主题的第二届庐山文化·万杉论坛。论坛认为,对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有足够的认识,更要有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开幕式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江西省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庐山庆云文化社名誉社长胡振鹏主持。

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江西省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庐山庆云文化社名誉社长胡振鹏

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宗教局局长曹国庆指出,庐山文化·万杉论坛,从上一届的人文庐山,到这一届的生态文明,主题鲜明,立意深远,和合共济思想一以贯之,不仅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契合了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宗教局局长曹国庆

曹国庆提出两点期望,一是期望万杉寺继续发挥生态优势,成为庐山和佛教界的生态文明典范寺院。二是期望广大学术界和宗教界人士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关于宗教问题的论述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共同团结广大信众群众一道,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彭敏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彭敏表示,庐山万杉寺能行法师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系列讲话精神,从佛教数千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看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次论坛以生态文明·和合共济为主题,既契合时代主题,又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江西省庐山市委副书记陈吉田

江西省庐山市委副书记陈吉田认为,生态文明,和合共济,秉承了佛教慈悲济世,利乐有情的本怀,创造了自然和谐,和合共生的精神,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反应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待,蕴涵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真诚愿景!

庐山庆云文化社社长、庐山万杉寺住持能行法师

庐山庆云文化社社长、万杉寺住持能行法师表示,庐山天下悠,万杉生态灵。庐山作为“人文圣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庐山曾有许多优美的生态故事,如董奉植杏,慧远种茶,渊明爱菊,茂叔爱莲,太超植杉,羲之爱鹅,朱熹爱桂,李白爱瀑,陆羽命泉等等,这些故事说明了庐山先贤有强烈的崇尚自然生态意识。能行法师提出,万杉寺将以勇于进取的担当精神,自觉传承千年的万杉生态文化,传承和发扬祖师的植杉精神,创造和谐生态环境,建设心灵生态环保,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合共济的生态文明的精神。

据介绍,庐山万杉寺始建于南梁时期,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宋景德二年(1005),一代高僧太超广智禅师来到庐山庆云峰下的庆云院,见周边山野荒芜,植被稀疏,环境凋敝,决意在周边植下万颗杉树。他这项植树造林生态工程,惊动了宋朝皇帝。为大彰太超广智禅师功劳,天圣二年(1024),宋仁宗敕封寺名“万杉寺”,并御书“金佛宝殿”匾额和“国泰清净”墨宝赐寺。

“万杉寺有着千年的生态实践,千年的实践形成了千年的文化,千年的文化孕育出独特的文明。万杉寺的生态文明建设,包涵了她历史悠久的生态文化和自净其意的生态精神及充满灵性的生态环境。这里体现的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和合共济,是心灵与环境的和合共济,是精神与物质的和合共济。 ”能行法师说。

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鲁枢元

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鲁枢元表示,中国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生态运动,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潮当中,而宗教,尤其是佛教,新时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活跃起来,已渐渐成为一支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力量。这届论坛既然以生态和宗教为核心议题,那么我就有理由建议我们与会的全体代表共同努力,将其开成一个清洁的、节俭的、真诚的、平等的、友善的、美好的、祥和的大会。有理由期待这次论坛能够凝聚生态与宗教双重智慧和能量,为这个新时代作出应有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王先霈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王先霈表示,近二三十年来,生态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生态学研究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被定为基本国策,越来越深入人心,各地生态建设取得切实进步。现代生态学兴于西方,建设中国的生态学,除了借鉴西方理论,还要发掘本土资源,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文学,中间蕴藏弥足珍贵的生态思想,中国佛教、佛学中间蕴藏了弥足珍贵的般若智慧,历代高僧不但宣扬生态思想,而且身体力行。相信本次论坛将为生态研究提供新鲜的经验。

 

以“生态文明·和合共济”为主题的第二届庐山文化·万杉论坛合影

经过两天的学习和60余人宣读论文及热烈讨论发言,使论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胡振鹏在闭幕总结会上说:“这次论坛规格较高,收获不小,一是大家对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伟大方略的重大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富的有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当今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仍有借鉴价值。有不少高质量的论文在这方面都很有新意和深意。三是庐山人文中蕴涵着诸多崇尚自然,珍爱生命的典型史实和生动范例可供我们借鉴。四是庐山万杉寺在古代和当今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这座寺院的优良传统和当今的创新举措,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在新的历史时期宗教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都很有示范作用和价值。五是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有足够的认识,更要有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将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论坛最后通过了《万杉倡议》,呼吁大家要以勇于进取的担当精神,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知行 文明建设 合一

上一篇:后矿井时代的新能源
下一篇:重庆 为长江加道滤网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头条